呂宗耀觀點/台美股市飆 電子快脫困了 | |
2010/11/08 08:38 | |
【經濟日報╱呂宗耀】 上周台股收盤8,449點創今年新高,成交量1,542億元,創兩個月最大量,量價齊揚,漲出內容: 1、個股上漲基礎在轉變:上市公司周漲幅逾10%有22家,全為傳統產業類股,紡織類股漲3.39%、化工類股漲3.53%、塑膠類股漲3.56%、造紙類股漲3.47%,熱錢全面湧向亞洲,金錢浪潮中,台股各類股均衡拉升,外資大量滲入已成趨勢。 2、從獲利看,電子產業仍一枝獨秀,三個月來新台幣升值所引入的外資,雖拉動了傳統產業股價,但第三季紡織類股獲利季減3.2%、化工類股-6.2%,造紙類股更大幅衰退26.1%,僅塑膠類股微增2.6%,明顯不如電子產業季增8.2%(扣除報價下滑而虧損的大尺寸面板族群),傳統產業雖帶領指數過8,395點,但緊接著獲利紮實的電子產業必須搭配上攻,指數的看頭才算落實。 另從美股看,美國政策用錢淹美國及全球股市,已順利帶動美股站上金融海嘯以來新高,大量金錢移動,會是這波全球股市狂潮最大動能: 1、美國通膨幾無徵兆(9月CPI月增僅0.1%),貨幣寬鬆政策效果會很驚人,政策強力拉抬經濟救失業率,美股下跌理由幾已消失。 2、從資金流向看,根據摩根史坦利研究,S&P 500指數以盈餘預估殖利率除以10年實質債券殖利率達4.92,遠高於1984年以來的均值2.46,顯示股市極佳的投資價值,正源源不絕引領資金從債市逐步移往股市。 3、12家已公布10月業績的零售商中,超過一半優於預期,消費回溫最能代表經濟成長往上轉向,尤其S&P500指數2011年第一季每股盈餘預估將從今年第二季20.92元成長到22.13元,重回2007年高點,企業持續成長,支撐美股繼續上攻。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政策是引領這波強攻最大力道,在第一輪量化寬鬆中,考量的是當時的市場缺「錢」,所以用「快與大」方式將資產負債表由8,800億擴大至2.3兆美元,解決銀行業倒閉危機擴大,穩住金融市場,但對就業、消費幫助不大。 目前市場缺「信心」,Fed再次釋出6,000億美元,期能讓美國企業在擁有高現金存量(目前持有現金相對於資本支出比達1.64倍,歷史新高)下,能積極擴廠、增加就業人口,引領經濟擴張,而不要都只用在買庫藏股,這對全球股市底盤支撐具安定作用。 美、台股在資金潮蜂擁中,都大漲了,全球股市多頭非常清晰,投資者目前要在意的就只剩新台幣升值對產業的匯損擔憂,但從我們近期走訪公司請教的過程中看,大多數經營者對幣別影響產業擴展恐慌性已大為降低,尤其相當多優秀企業其生產過程中的「自然避險比率」都已從過往不到四成拉高到六成,甚至更高,在加上今年營所稅調降至17%後,許多公司獲利絕對金額增加的幅度,其實已遠超過匯損。 匯率升值恐慌,困住台灣電子類股快三個月了,但從台日韓競爭者比較角度分析,韓元升值幅度與台灣相當,日圓升值幅度更超過一成,匯率升值帶來的轉單效應,其實對台灣電子業利遠大於弊,再加上電子類股獲利季增8.2%,居各類股之冠,台股漲升內容絕不該讓電子產業基本面的優質獲利與股價做這麼久的脫鉤,7月至今電子股漲幅僅9.2%,遠不如指數漲幅16%,10月該族群占成交比重更降至五成,明顯低於以往。 電子產業本益比13.2倍,以高獲利內容,投資價值已遠高於傳統產業,物極必反,電子類股隨時都可能翻轉成主流攻盤力道,這是台股過今年新高後,投資者該有的啟示。 (作者是呂張投資團隊總監) 【2010/11/08 經濟日報】 | |
|
歡迎參觀我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ungle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