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上月底於首任任期屆滿三天前才獲得參議院確認連任。投反對票的參議員有三十名,是聯儲局近百年歷史以來最多,一方面反映有議員對伯南克處理金融措施不滿,也彰顯對聯邦儲備制度產生疑問,聯儲局運作的爭議,再引起辯論熱潮。 以中央銀行模式運作的聯邦儲備制度成立於1913年,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美國有一連串金融危機,尤其是1907年的金融恐慌,促使很多人希望有一個法定機構監管和調節經濟運作,因此催生了聯邦儲備局。自從設立之後,聯儲局掌管著美國的金融脈搏,所訂定的利率,間接也影響全球經濟起伏。多年以來,歷過不少經濟衰退和復興,得過不少讚譽,但遭受到批評也很多,經濟學泰斗費利文(Milton Friedman) 及史瓦特絲 (Anna Schwartz),就曾著書稱聯儲局對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需要負責任。 缺乏公眾監管 隨著2007末開始的經濟大衰退,有政界人士將矛頭指向聯儲局監管不力,指在本世紀初美國經濟走下坡之後,利率持續偏低,讓借貸任意飆升,導致世紀的金融災難。而伯南克也是這段時期聯儲局的關鍵決策人。2008年末的金融海嘯,美國銀行據稱在壓力下收購美林證券、以及聯邦以天文數字注資挽救AIG,聯儲局和主席伯南克又扮演重要角色,而公眾對聯儲局要加強監察的聲音也變得壯大。 批評者認為,聯儲局的影響力如許龐大,但並不是每個環節都受到審核,因此公眾有權明確知道聯儲局的舉動。聯邦眾議員保羅(Ron Paul)提出的2009年聯儲局透明化法案(Federal Reserve Transparency Act )就是朝著這個方向走,而表示贊同條提案有約三百名眾議員。 也有很多人希望公開聯邦開放市場委員會(FOMC)的會議紀錄,因為FOMC對貨幣政策有影響。 反對聯儲局公開化論調者則稱保密是有必要,因為資料太公開的話,會有很多負面影響,包括市場會大幅上落,也會引來很多投機活動,而有一百多個經濟學家曾聯名要求聯儲局保持獨立性。也曾有媒體要求聯儲局董事公開資料,但聯儲局反對要求,稱聯儲局的紀錄存放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那裡,而局方不是一個政府機構,因此無須受自由訊息法案所限。 也有評論稱紐約市的金融界對美國的銀行業務影響力太大,紐約的代表是FOMC的唯一永久成員,其他的區域銀行則每兩三年才可以輪替當成員,而按照傳統會選出紐約的代表為委員會的副主席。2003年亞特蘭大區域聯邦儲備銀行的一份資料報告,也提到紐約市的銀行界對立法的影響,往往超越他們在美國金融資源的比例。 既無儲備亦非銀行 前聯邦參議員高華德(Barry Goldwater)數十年前已經說過:「絕大多數美國人並不真正理解國際放貸者的運作方式。聯儲局的賬目從來就沒有被審計過,它完全在國會範圍之外運作,它操縱著美國的信用供應。」 宋鴻兵編著的《貨幣戰爭》指出,所謂聯邦儲備銀行,其實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又表示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自從1963年之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由聯邦儲備系統來發行「聯儲」,這就是「美元」。 自從成立以來,銀行家在聯邦儲備銀行扮演很重要角色,貨幣戰爭的文章稱在1983年,花旗銀行、大通、摩根信託、漢諾威製造及漢華銀行等金融集團,佔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超過一半的股份。而《聯邦儲備的秘密》的作者穆林斯(Eustace Mullins)揭開聯邦儲備銀行最初的股份結構,認為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是聯邦儲備系統的關鍵機構。 經濟學家費利文2002年接受皇后大學雜誌訪問中表示,理論上他覺得「廢除聯邦儲備系統」較引進改革為佳,因為這個結構一開始已經有問題,他說希望用一個可以在固定步伐增加貨幣供應的機制制度來取而代之。 廢局論調從未止息 對於被視為洪水猛獸的通貨膨脹,聯邦儲備局也被抨擊未盡力遏止,費利文也指稱聯邦儲備局是導致1970年代通貨膨脹的原因。 聯邦儲備系統主要由數個部分組成:(1)總統任命的聯邦儲備局董事;(2)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3)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這些銀行設於主要的大城市,是聯邦財政部的財務運作代理機構,現時全美共有12個區域;(4)眾多的銀行,擁有所在地聯邦儲備銀行的不能轉讓股票;(5)一些顧問委員會議會。 聯邦儲備局董事局共有七人,全部經由總統任命,聯邦參議院確認。每名董事的任期是14年,不得連任,不過如果被任命者是替補未滿任的董事,在替補期滿後,總統可以再任命一次14年的任期。 董事局的主席也是由總統任命,每一任期是四年,通常總統都會在到任時都會再度委任,聯儲局主席也就是中央銀行的主管,是美國經濟政策最重要決策人之一。根據法例,主席需要每年兩次向國會報告聯儲局的貨幣政策目標,他也要出席國會聽證,並定期和財政部長會面。現任的聯儲局主席是伯南克,他在2006年2月1日接任,首次任期到2010年1月底。他的前任是格林斯潘,格氏掌管主席位置超過18年,經歷4位總統。 在聯儲局的歷史中,任期最長的是馬田(William Martin, Jr.),他由1951年4月起擔任主席,到1970年2月。 |
- Jul 31 Sat 2010 22:40
從救世主貶到敗家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