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改會作成2011年開徵能源稅建議,吳揆一句「沒有時間表」就輕輕推翻;財政部決定不延期的汽車貨物稅減徵,在業者要求下,副閣揆朱立倫又要研究。業者對稅制,需要的是明確的方向,最忌舉棋不定,吳內閣一碰到「稅」就再研究,讓「庶民經濟」成了「愚民經濟」。
國內近幾年不斷在標榜使用者付費、推動再生能源、節能減碳,讓民眾對能源稅的開徵已多少有心理準備。賦改會的建議固然有討論空間,但畢竟是國內重量級財經學者專家集思廣益的建言,政府應該做的,是去宣導能源稅主要在整合現行的貨物稅、汽燃稅,民眾增加的負擔有限,而不是一句「沒有時間表」,就讓整個議題重新被丟回到原點。
汽機車貨物稅減徵議題也是一樣,雖然部分立委一再要求延長一年,但財政部長李述德已明確表示,這是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手段,再延長會影響稅收,而且協助產業應以產業政策為主,不能一直採取租稅手段。現在朱立倫一句「先了解相關單位的看法後再來決定」,不僅讓市場重新燃起希望,也讓歇手的立委再啟爐灶。
無論加稅減稅,業者最擔心的其實是政策方向不明確,以貨物稅減徵來看,當年政府傳出可能減徵時,汽機車就立即滯銷,市場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即使當時政策尚無定論,但有意買車的消費者已先行觀望,最後還是業者一再要求政府無論減不減徵都要趕快決定,才讓市場恢復活絡。
能源稅也是一樣,在傳出要開徵後,許多廠商已計畫換裝節能設備,消費者也考慮換車時要選擇節能車種,不料現在又重回原點,可預見許多業者和消費者可能重新考慮策略。
政府的角色與民代不同,後者是以民意為依歸,必須隨時反應民眾的想法,只要民所不欲就要提出批判,政府固然也要顧及民意短期趨向,但更須在擬訂未來政策,給予明確的方向和遠景,讓民眾和業者有所依循,即使是對其有害的政策,也要讓他們知道能有多少時間可以做調整。
令人遺憾的是,吳揆的角色扮演至今仍偏重民代,無論是能源稅、貨物稅、營業稅還是健保費,只要是要漲的,要加的、要復徵的都是「要考慮一般民眾的負擔」,絕口不提要不要做,何時要做?非不得已時,頂多再加一句「除非經濟明顯復甦,民眾生活好轉才有可能」,因為復甦和好轉的定義永遠不會有人知道。
吳揆「庶民經濟」的說法確實贏得不少認同,但是貼近民意討好選民是一回事,為國家擬訂政策長治久安是另一回事。近年來台灣財政失衡,債留子孫幾乎到了積重難近的嚴重程度。庶民固然反對加稅,卻也知道賦稅政策已到了該調整的時候,要不要調整?哪一年可能調整?都要清楚明白,不能一味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否則用久了,「庶民經濟」的糖果也終將變成毒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