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馬也有一步踢!」在政府紓困、整併方向確定的狀況下,擁有相當於全南韓業者產能的台灣DRAM產業在谷底生機乍現。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斷言,台灣DRAM挾產能優勢,將成為美、日大廠必須爭相結盟對象,翻生契機已浮現。
DRAM大廠美光科技董事長愛波頓(Steve Appleton)及營運長杜肯(Mark Durcan)昨(16)日親自拜會經濟部,表達爭取與台灣DRAM廠合作機會立場。爾必達總裁土反本幸雄上週也前往經濟部表達加強技術合作的意願。兩大廠近期密集與台灣產官互動的態勢也引發業內熱烈討論。
集邦表示,台灣DRAM廠12吋晶圓月產能達50萬片,與韓國不相上下,即使扣掉為技術夥伴代工部份,也達30萬片,與三星旗鼓相當,還超過美光、爾必達、海力士等。台灣DRAM產業雖未技術自主,但產能優勢已不容小覷,如今獲得台灣政府資金挹注及奧援,反而能與技術合作夥伴主導全球過半DRAM市場。
美、日兩大DRAM廠看重台灣龐大DRAM產能優勢,並釋出技術移轉來台研發善意,正好讓政府找到逆轉勝的契機。經濟部次長施顏祥昨日出面對外說明政府立場,鼓勵產業先整合,不排除協調國發基金投資DRAM廠或提供融資。
在這波DRAM價格崩跌過程中,台灣業者因產能太過龐大,無力承受鉅額虧損赤字,最早被迫宣佈減產計劃,近期亦向政府提出紓困要求。對政府來說,順勢在這次紓困中提出「產業整合」、「發展自有技術」等條件,希望能藉由紓困為DRAM產業帶出新局。
業者指出,只要能將目前分散在6家DRAM廠的產能,整合為1或2家坐擁龐大產能的DRAM廠,龐大DRAM產能優勢就能立即被凸顯出來,並可以把國外技術牢牢鎖在台灣,進而提升台灣DRAM產業的技術能力。
http://blog.cnyes.com/My/ts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