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業是人生的契機,卻也可能是危機。如果你有創業的打算,可得從長計議,首先,問問自己是否全盤考慮清楚了?你想投入什麼行業?你的資金足夠嗎?你有做過市調嗎?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商圈?先訂定創業方向,再著手細節規劃,就可一步步擬定事業藍圖。


文■陳禹中


◎如何選擇創業類別


一個業主要如何選擇創業的類別呢?1111創業加盟網建議,首先從自己最有興趣的行業下手,而這也將是影響創業成功與否,最大的一項因素。
 
一個從來都不喝咖啡的人,要如何經營一家咖啡廳呢?連自己的產品都不甚喜歡、也不能充分了解,業主要如何解決顧客所遭遇到的問題?畢竟有興趣才不會倦怠;不能樂在其中,真的很難成功。


◆個人興趣及特質為首要考量
 
創業顧問表示,一個成功的事業,最少要有持續經營3~5年的準備,更要有未來10~15年的長程規劃。


創業者也須進一步自我分析,除了興趣之外,本身還有什麼強項或專業技能可以輔助創業。比方說,有人適合做零售,喜歡單純不花腦筋的事業;有人喜歡挑戰,樂於追求新知或開發新事物;有人賣牛肉麵,肯花心思開發與眾不同的口味,企圖在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維持不被取代的特色;有人卻只肯投入連鎖加盟,每天包送中式便當,無須刻意在經營上費心改善,只要掌握商圈規模,穩穩賺取便當的淨利就心滿意足。此外,創業界還有所謂的「慵懶產業」,例如租書店這一類型的行業,不需特定的專業能力,人事成本、服務品質也不太需要費心,雖然投資報酬回收慢,卻能長期穩定地經營。


由此可見,選擇創業類別與個人心態及特質有極大的關係,這都是創業者需要去考量的。
 
◆創業要跟隨潮流嗎?




至於創業的類別,是否要跟著潮流走,創業顧問的建議是,「最好不要!」


 1111創業加盟網業務主任彭宸緯說:「等到你看見熱潮,跟在別人後面做,想要後來居上,肯定會追得很辛苦,而且那個行業的高峰期也許已經過了,這時還有競爭力嗎?創業者的眼光,應該放在不脫離趨勢,而非跟著趨勢走。」他進一步表示,大家最熟知的蛋塔熱,以及10年前網路公司泡沫化,就是一窩蜂跟著趨勢走的下場。


◆迎合市場求新求變 自創品牌開創新局


創業不能離開市場太遠,而市場機制永遠是供需平衡的。保守型的創業者就是去迎合市場,市場缺什麼,就供給什麼;有企圖心的創業者則應該去想,如何創造市場需求,開發出一片新天地。


創業顧問舉了2個例子說明。首先是減肥餐連鎖,「輕食樂活是趨勢,市面上可以找到的低卡餐、代餐的種類已經很多了,但市場需求依然存在,於是有業者積極開發出泰式、中式、西式的低卡餐,強調口味多元、吃不膩,而且美味不減,讓消費者有多樣化的選擇,此舉成功攻占了大家以為已經飽和的市場。」


另1例是,有業者自創品牌,開發手工金銀飾品,有別於傳統銀樓的加工較為制式,而加入現代、多元的設計感,甚至接受顧客的訂製,很快,就開發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瓜分掉原有傳統銀樓獨占的市場。


◆突顯特色是致勝關鍵


創業要成功,產品的獨特性與品牌的差異化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否屬於加盟體系,能夠突顯產品特色是最重要的;若同類型的競爭者眾,也要盡量做出品牌之間的差異性。 舉例來說,市場競爭激烈的外帶型飲品店很多,其最少都要有1、2項主打的商品,更有口味上的特殊性──同樣是奶茶,就要讓客人喝出不一樣的口感,才能在同一商圈彼此競爭,擁有自己賴以生存的優勢。


◎資金規劃及應用









創業需要本錢,資金多少,攸關創業的類別和規模。創業專家建議,多數的創業者可用總資金「631」、開店成本「4211」的粗分法,來規劃自己的資金。
 
◆資金配比的黃金比例


創業顧問談到,「資金的分配比例最好是6:3:1,即6成的開店成本、3成的周轉金,及1成的緊急預備金。」6成是用於開店所需硬體設備的成本;周轉金則是預留的房租、進貨與人事成本,畢竟沒人有把握,開店第1個月就能賺錢,因此,周轉金就是拿來度過草創期的本錢;另外預留1成的緊急預備金,是用來支應不在預期中,突發的雜支開銷。


資金配比中,占去6成的開店成本,可再細分為4:2:1:1等8等份,就是原物料、設備的購置,占去資金的4成;人事成本占2成比例,而另外的租金與雜支,各占資金的1成。


另外一提的是,創業開店所需的成本是浮動的,換言之,創業初期要打好穩健經營的基礎,必須準備足夠的資金,直到獲利為止。


◆計算回本時間有公式


當投入資金後,所有創業者第1件想到的,就是「如何回本」的問題,畢竟沒有人願意投資血本無歸的生意。有一個簡單的回收估算公式,就是將投資總額,除以總收入扣除每月的開銷成本所得的淨利,即可得知回收的期效。例如,投資100萬元,每個月總收入扣掉所有成本,淨賺10萬元的話,回收期就是10個月。


◆運用「攤提比例」穩健經營


創業專家建議,創業者可另外採用一種「攤提比例」的算法,就是從每個月的淨利之中,扣除1筆固定金額,作為營業擴張或預備金。


有些行業有淡旺季的差異,不見得每個月的淨利會一致;且創業之初,新鮮感還在,前期的收入或許會比較好,如果單純用扣除成本每月淨利來估算回收,難免太過樂觀,也容易造成事業虎頭蛇尾、先賺後賠的窘境。因此,攤提比例愈高,事業的永續經營也會愈樂觀。




◆運用免費資源  擬定事業藍圖


舉凡各種行業的開店資金規劃表格、營業財務規劃表格,都很容易在市面上找到,甚至可從網路上直接下載;有意創業的準老闆們,不妨多多參考,藉以擬定事業藍圖。


◎選對商圈,搶攻好商機


備妥了開店資金,也擬定了計畫,以下要提供創業者商圈選擇的要訣。


◆將人潮變錢潮


穩定的顧客量,是維持事業經營的重要關鍵。創業專家提出一個觀念,「順著商圈走,比較沒問題!」


商圈的形成必定跟人潮有關,而人潮也代表店家潛在的消費族群,如何把人潮變成錢潮,有諸多考量點,創業者須依自己的行業屬性,看準市場導向,做出合理的判斷。


創業者必須有一項認知,「人潮可能是錢潮,卻不一定等於錢潮」,因此,商圈人潮量與潛在市場能否劃上等號,是觀察的重點;開業前,務必進行市場調查。


比方說,在攤商雜處的傳統市場裡,與其開一家35元的低價咖啡館,還不如開一家同樣走低價路線的小麵店來得恰當;但相對來說,在超市的門口,卻很適合35元咖啡的設置。此處的考量不在於人潮多寡,而是消費習性的問題。


再舉個行業別造成商圈選擇差異的例子。一家以外送為主的披薩店,透過電視、平面廣告的大力行銷下,幾乎不用考量商圈的問題,只須注意區塊的涵蓋性,以及同質店家的競爭。若要進一步談商圈的選擇,因為以外送為主,櫃檯門面不用太大、位置也不需太好,建議選擇位於A級商圈附近的B級地段來開業;至於店面租金,則最好能找到C級地段的低價行情。 


◆與房東斡旋 租金彈性大


創業專家還建議,在租金方面,創業者一定要學會與房東斡旋──盡量在裝潢前,就能取得租金的減免優惠,等到開業後,再付出合約上所約定的租金。專家談到,「除了現成的頂店,多數店面必須經過裝潢;裝潢期短則1個月,有些大型商家甚至長達半年,最好能設法說服房東給予這段時期租金優惠。」


創業專家提到2個重點,讓創業者與房東共謀其利,也藉此說服房東給予租金優惠。首先,降低開業成本,對於店家長期經營是一種助力;而房東也不希望業主因店租壓力過大,而導致開業難長久,不能再續租下去。


第2點,因為承租開業,勢必得裝潢整修房子,如此一來,可將房子原有的問題,例如水電設施的更新改進,一併處理解決,這對房東而言,也是一種利益。待合約到期,業者若無意經營下去,房東可承接原先的裝潢,讓房子更容易以好價錢出租。


http://blog.cnyes.com/My/ts2101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ngle1068 的頭像
    jungle1068

    jungle1068的部落格

    jungle10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