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年終,氣溫驟降,樹木花草凋零,與往年景致差相彷彿,少數與往年景象歧異者,應該是景氣冰冷至極點,經營正常,尚且有能力發放年終獎金者不多。而在幾家業已揭曉年終獎金企業之中,自然以製造販售自行車聞名全球的巨大機械上看23個月最令人羨慕,而一再傳出財務告緊或甚至陷入虧損狀態的健保局、中油等幾家公部門機構,仍有四個月上下年終獎金可領,不但令朝野羨慕不已,更引發質疑乃至批判聲浪,值得深入探討。
基本上,不管是公營抑或民營機構,辛苦工作一年後,如果財務狀況許可,自盈餘中提撥一定比例紅利分配員工,慰勞一年辛苦並為來年打氣期許,坦然言,不但人情之常,而且合理之至。再退一步言,如果是民營企業,即使財務報表不好看,甚至紅字連連,但若企業主體恤員工,口袋又夠深,願意自公司的現金中提撥一定金額獎勵員工,乃至從自己腰包中掏出私房錢獎勵員工,我們也認為這是私部門可以自主決定的事,社會大眾只能贊賞、羨慕,並無立場批評質疑。但若是公部門的行政或事業機構,放著一年經營成果乏善可陳、財務不佳乃至虧損的現實,硬要提撥獎金給員工,而且數字頗為可觀,國家的主人,事實上就是繳稅支撐國家財政的一般納稅人,即有充分理由與立場質問、要求查明真相並限期改正。
在多家提撥年終獎金遭到社會大眾質疑的公部門機構中,健保局與中油公司無疑是最受矚目與最受批評的兩家,其支領年終獎金不合法或不合理之處以及提出的辯解理由是否正當,值得關注。
就健保局的處境言,健保財務今年底缺口高達220億元,歷任衛生署長一再以健保財務危殆要求改變計算、繳納健保費率做法以免健保破產,然而,與健保「財務赤字」形成極大反諷的是,健保局員工始終可以支領可觀年終獎金。今年,雖因朝野頻頻指摘及年度績效確實不佳而只支領三點八個月,也就是一般正職科員平均可領到20萬元左右年終獎金,但經營績效不佳全國皆知,財務瀕臨破產一再動納稅人腦筋之同時,如果允許健保局員工支領年終獎金,而且高達三點八個月,當然難免外界訾議。
然而,從健保局員工角度思量,在健保局工作,為全國民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晉用考核標準與一般公家機關無異,為何每到年終依往例支領年終獎金卻要被異樣眼光看待、歧視?此中癥結,即在於健保局員工,尤其支領年終獎金時身分的曖昧不明。明明是行政單位,根本無一般製造業之產銷績效可言,為何要比照事業單位採考核及績效獎金核計,以致外界質疑與批評?只要政府積極推動改制,將健保局定位如一般行政部門,與廣大公務人員一樣支領年終獎金,當可立即消弭爭議。
同樣,因為妾身未明而在支領年終獎金問題上招致質疑、批判者還有中油公司,只是這個身分的爭議主角不是員工,而是中油本身。在發放4.6個月年終獎金時,中油高層會強調,因為去年經營績效良好,依照國營事業規定支領年終獎金,但國人應該不會忘記,去年國內汽柴油售價連番上漲之際,中油以企業經營必須考慮成本效益要求比照國際漲幅漲價。坦然言,如果中油真是國營事業,在國際油價大幅飆漲之際,為了照顧國內物價安定,當可全額吸收原料漲幅維持售價不變。而若中油真是一般企業,即不應要求享受國營事業才有的行政優勢與特權,而應在進口原料、銷售管道、市場競爭乃至資金調度、行政待遇上,與一般民間企業公平競爭。要根本消除中油支領年終獎金爭議,唯有讓中油在國營事業及民間企業兩者中擇一。
事業發放年終獎金應該完全憑藉績效,如此才會進步;公部門合法、合理的年終獎金發放,不但有助提升競爭力,也可消弭爭議與民怨。
http://blog.cnyes.com/My/ts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