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08-11-17
  • 中國時報
  • 【劉宗志/特稿】



     「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近期金融業流動性風險已暫解,政府的確挺銀行,不過就在外界擔心銀行不挺企業,企業如何挺員工的同時,近百萬人民眾已為生存問題傷神。


     主計處日前公布,九月國內關廠失業人數激增一萬四千人,失業率升至四.二七%,創下近三年單月最高,受失業波及的家庭人口升至九十六萬人。循環性失業問題,讓企業關廠、歇業、倒閉等惡化狀況,已成為進行式,這些家庭感受最深。


     政府或許看到了這個現象,因此中央銀行跟緊全球腳步,降存準率、降息、擴大融通,讓市場錢多、便宜,又有政府當資金後盾,解決銀行流動性問題;經建會也祭出紓困、信保、國發基金「三管齊下」救企業,希望企業挺員工。


     然而,即使「間接金融」這隻殘廢的手接回來了,但從上市櫃家數、現金增資等指標來看,其實企業「直接金融」這隻腳也早斷了。


     資本市場的籌資功能,今年來驟降至冰點,即使少數大公司捨現金、改發公司債籌資,但一方面是股價太低、現增窒礙,因此轉而發債,採取「不得不」措施,另一方面,在不景氣市況下,有能力發債、又有市場接受度的公司又有幾家?


     既然「間接金融」傷口未癒,企業未必能向銀行融通,「直接金融」剛剛斷腳,企業印股票投資人也未必想拿鈔票交換。政府的課題是面對這些跛腳、存活率低的企業,該不該出手相救?出手是否有效?


     若進一步干預,則會產生政府資源應用效益,以及道德風險問題,畢竟企業經營不善,該不該救、救誰、花多少代價救、錢會不會丟入無底洞?都是大哉問。


     如果選擇不干預,讓爛公司退出市場,政府同樣的錢直接發還納稅人,或是發放消費券,充其量納稅人是丟了一個爛工作,卻多了一筆錢,或許日後還能找到好工作,這樣的結果,誰說一定比前者差呢?


http://blog.cnyes.com/My/ts2101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ngle1068 的頭像
    jungle1068

    jungle1068的部落格

    jungle10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